1. 日本花卉品種培育為什么比歐洲短
日本人為什么喜歡養花?結合我到日本旅游的經驗來說,我認為這個問題要從一個國家的國民的審美、藝術發展史,以及這個國家的經濟實力等方面來看。
1.從日本人民的審美來談
日本屬于島國。是世界上海岸線第二長的國家。另外日本這個國家頻繁地遭受到自然災害,例如臺風,地震,海嘯。因此造就了日本人民非常敏感的心理,他們認為生命無常,宿命感非常的強烈。因此造就了日本人民的審美觀更接近于禪的空淡和枯寂。植物就是寄托和表現自己情感最好的本體。
2.從日本的藝術發展來談
日本養殖植物的狀況和中國的相似,古時只有一些權貴或者是名流,例如天皇、武士藩大名等,這一類人才有能力去消費養殖植物,慢慢的在統治階級搖搖欲墜之后,老百姓也慢慢的學習起了像權貴們一樣養殖自己喜歡的植物,這也是一種地位的象征,因此藝術發展史也就慢慢發展成為全民皆養植物,養殖植物或者盆栽一類的東西就向老百姓方向傾斜,并且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喜愛。
3.從日本的經濟發展來談
日本明治維新之后大量從西方學習,其中包括了西方的盆栽盆景。這也使得更多的人喜歡植物的養殖,由于明治維新的成功,一些名流權貴慢慢的從統治階級當中褪去,而一些普通的商人,城市居民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社會地位也得到了上升。因此養殖植物的市場也就越來越大。市場得以解放,人們養殖的熱情就越來越高漲。隨著日本的經濟持續的發展,對植物養殖來說越來越受到了日本國民的關注,對植物的喜愛也迅速的在人們的心里滋生,這也是人們的需求。進一步隨著日本經濟快速的發展,經濟景氣的時候,加上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喜歡到了養殖植物當中去,日本也就舉辦了無數的盆栽展,櫻花展,蘭花展。也有更多的人員投身到了植物的引種、雜交、育種當中去。也使得日本在植物研究領域遙遙領先。
由于以上三點原因的影響,日本出現了大量的盆栽、蘭花等各類植物的養殖協會,把對植物喜歡的興趣愛好者團結到了一起,對日本植物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相比起其他國家來說,日本人民對植物的養殖有更多精力和資金的投入。所以說日本人更喜歡養花,只不過是他們在研究植物的方面做得更多,做得更早而已。
2. 日本人喜歡什么花卉
導讀】日本什么花冬天開放,山茶花。山茶花(學名:Camellia japonica L.)又名山茶,是山茶科、山茶屬植物,古名海石榴,性喜溫暖、濕潤的環境?;ㄆ谳^長,從10月份到翌年5月份都有開放,盛花期通常在1-3月份?;ò隇橥胄?,分單瓣或重瓣,單瓣茶花多為原始花種,重瓣茶花的花瓣可多達60片。茶花有不同程度的紅、紫、白、黃各色花種,甚至還有彩色斑紋茶花
山茶花。山茶花(學名:Camellia japonica L.)又名山茶,是山茶科、山茶屬植物,古名海石榴,性喜溫暖、濕潤的環境?;ㄆ谳^長,從10月份到翌年5月份都有開放,盛花期通常在1-3月份?;ò隇橥胄?,分單瓣或重瓣,單瓣茶花多為原始花種,重瓣茶花的花瓣可多達60片。茶花有不同程度的紅、紫、白、黃各色花種,甚至還有彩色斑紋茶花,而花枝最高可以達到4米。 因其植株形姿優美,葉為濃綠綠而光澤,花形艷麗繽紛,而受到世界園藝界的珍視。茶花的品種極多,是中國傳統的觀賞花卉,“十大名花”中排名第七,亦是世界
3. 日本發展種植業的主要限制因素
水稻, 區位優勢:氣候濕潤,多為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較多;雨熱同期;人多地少,精耕細作;耕作歷史悠久,經驗豐富;農業技術高,科技投入多,雖然為島國,平原面積小,但河流多,可灌溉。
一般而言,分析農業區位因素,從以下入手,即可得分: 自然因素:氣候 地形 土壤 水源等 社會經濟因素:市場 交通 地價 勞動力 技術 政策等 像日本,作為亞洲國家,人口稠密,雨熱同期,符合勞動密集型的水稻種植,而水稻單產高,緩解人多地少的矛盾,當然了,日本平原面積小,所以種植面積卻有限。
4. 日本種植業特點
是水稻日本:①東亞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及一些小島組成,形似一張弓,東京是搭箭的交點,似乎要射向太平洋②面積狹小,人口稠密,人口超億的國家③海岸曲折,港灣優良--神戶、橫濱最大海港,東京是第三大港④境內多山,平原狹小--關東平原最大⑤火山之國,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⑥季風顯著,海洋性強:與亞洲大陸同緯度地區比較冬季較為溫暖、夏季較為涼爽。多梅雨、臺風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⑦礦產貧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進口國:石油(西亞、東南亞)、煤(中國、澳大利亞)鐵礦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亞)、棉花(中國、美國)但硫磺礦較多,這是火山活動的結果⑧森林水力豐富:國土面積小,山地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蓋率達68%,遠大于其國土面積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較多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⑵ 發達的經濟①世界經濟大國---世界經濟最發達的三極之一②經濟發展的條件不利條件:國土(狹?。┦袌?、礦產貧乏有利條件:豐富的人力資源、較高的科技水平及島國多港灣的有利條件。③揚長避短,發展經濟。對外貿易發達,但經濟對外依賴性很大。日本主要的對外貿易對象是美國,其次是亞洲和西歐。④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京濱、阪神、名古屋、北九州、瀨戶內五大工業區。(因為: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勢平坦,多港灣,適合建立大港口。在海邊,原料運進和產品外運極為方便,減少了陸上運輸,省時、省錢、成本低。日本礦產資源多是從太平洋航線運到日本,因此,工業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區。----接近消費市場和對外貿易的海港。)主要工業部門: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紡織⑤工業布局趨向分散----向國土南北兩端擴展⑥農業和漁業人多地少,采用小型農業機械,側重于生物技術和水利的發展,單產高。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達到基本自給、自足,多種在平原地區,但每年要進口小麥、玉米等農作物。山丘地區多種桑樹、果樹和蔬菜。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進口。蘋果中紅富士蘋果是日本培育的優良品種。日本是一個島國,周圍海域盛產各種海產。漁業發達,捕魚量常居世界第一,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漁場(千島寒流和日本暖流交匯)日本除在近海漁場捕魚,還發展沿海人工養殖。發達的造船業,使日本有強大的遠洋船隊到遠洋捕魚,日本年捕魚量在世界排第一位。魚在日本人食品中占重要地位。
5. 日本花卉品種培育為什么比歐洲短一些
美國日本荷蘭都是發達國家。并且農業特別發達。像荷蘭雖然不大,但農業出口在歐洲盡次于法國。成為歐洲農業第二大出口國。
像美國耕地面積大。農業機械化高。像大豆出口最多。
日本由于面積小。農業都是精耕細作。農業機械化特別高。荷蘭的郁金香出口?;ɑ艹隹谑澜绲谝?。三個國家都是農業發達。機械化水平特別高。農業全部實現了現代化。
6. 簡述荷蘭、日本無土栽培主要的流行技術和園藝產品
無土栽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栽培作物,而將作物栽培在營養液中,或者用基質固定植株而澆灌營養液的一種栽培方法。無土栽培用人工創造的良好根系環境取代土壤環境,最大限度地滿足根系對水、肥、氣等諸多條件的要求,發揮作物生產的最大潛力。無土栽培與保護地設施相結合,可栽培黃瓜、番茄、萵苣、草莓、西瓜、甜瓜等多種作物無土栽培作為農業新技術,與傳統的土壤栽培相比,具有節肥、節水、省工,高產、優質,不受地域限制,產品潔凈衛生,利于機械化、自動化管理等特點。
世界上無土栽培技術的研究歷史悠久,19世紀中葉,科學家以無土栽培方法作為研究植物營養和生理的手段,鑒定出植物生長發育需要的營養元素。進入20世紀以后,無土栽培進一步發展。1931年美國的W.FGericke教授曾用營養液成功地培育出一株高7.5米的番茄,采收果實14千克,引起人們極大關注。40年代無土栽培被大面積應用于生產。
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英國曾在太平洋的威克島及伊拉克沙漠的空軍基地成功地用營養液栽培蔬菜。此后,意大利、荷蘭、德國、西班牙、美國、日本等國家先后建立起了無土栽培基地或水培場。我國無土栽培技術的研究起步較晚,20世紀70年代首先在營養液育苗方面開始研究與推廣。
山東農業大學園藝系1975年開始在溫室內對無土栽培西瓜、黃瓜、番茄等多種作物栽培效果、營養液配方、栽培設施等進行了研究。近年來,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已在生產中推廣。進行無土栽培的方法,一是采用基質栽培法,即在容器或栽培溝內裝填一定量的基質(如草炭、蛭石、珍珠巖、稻殼、椰子殼、沙、鋸末、爐渣等,或兩種以上基質組成的混合基質),用滴灌或細流灌的方式澆灌營養液栽培蔬菜。
二是采取無基質栽培法,即水培或霧培,使根系直接與營養液接觸,或將營養液間斷地噴到作物根系上營養液包含作物生長發育所需要的各種礦質營養,并要求有適宜的酸堿度。不同蔬菜栽培所用的營養液不同,必須根據蔬菜作物種類配制不同的營養液。無基質栽培時,營養液使用一段時間后,其中所含的礦物營養會減少,酸堿度也會發生變化,必須定期測定、補充或調整。
無土栽培中最好能使營養液保持流動狀態,或與空氣有足夠的接觸面,或有供氧裝置。為防止病害的發生,必須對栽培基質、栽培床和用具等進行消毒當然,無土栽培技術也存在不少問題,如成本高,一次性投資大;同時還要求較高的管理水平。無土栽培的興起和發展,標志著農作物種植跨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提高了對作物生長全部環境條件進行精密控制的能力,促進農業向著自動化機械化和工廠化的生產方式發展。無土栽培可以將許多不可耕地加以開發利用,避免了水分的大量流失,對于緩解耕地減少和缺水問題具有深遠的意義。
7. 日本的花卉
保羅卻非常堅強,其寓意更是不俗,“家庭守護傘”如同它的生命力,給予人們一種欣欣向榮的感覺。
不論我把它放在客廳還是陽臺甚至是鮮有陽光的洗衣間,它都怡然自得,蓬勃向上。保羅作為大中型盆栽,也不能免俗,它比較懼怕介殼蟲。
但我們只需要及時通風、定期讓它照射一些陽光,就完全不用有這方面的擔憂
8. 日本花卉新品種有那些
海星高度為100-200厘米的常綠灌木或小樹,主要是低矮的植物。全部沿直線排列,單枝頂端或葉腋有花,白色且芳香;花冠托盤狀,6裂,肉質。果卵木本花卉四季常綠灌木,高1米以上,葉對生或3片葉輪,莖短,葉革質,倒卵形或長方形倒卵形,頂端漸細,頭部稍鈍。
清譽梔子的葉片更圓鈍,葉質更厚些。達摩梔子開花的時候花朵多是乳黃色的,且開花結果率比較高,結出的果實是直立的。
9. 日本花卉品種培育為什么比歐洲短呢
花卉藝術的簡稱,常稱為插花(ikebana)?;ㄋ囍竿ㄟ^一定技術手法,將花材排列組合或者搭配使其變得更加的賞心悅目,表現一種意境或宏觀場面,體現自然與人以及環境的完美結合,形成花的獨特語言,讓觀賞者解讀與感悟。世界花藝流派中,特征及影響力度顯著的有日本花道、荷蘭花藝、西方現代花藝、中式插花以及西洋式花藝設計等?;ɑ芩囆g是人們表現自然的生命、展示自然的魅力以及人的內心世界對自然、人生、藝術和社會生活體悟的媒介,是人們借助于自然界的花草作為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的一種方式。
10. 日本花卉品種培育為什么比歐洲短很多
1.8 桂花 桂花為木樨科木樨屬的一種常綠小喬木,是中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其栽培歷史在 2 500年以上?,F在栽培的桂花可分為 4個組: (1)金桂組O.F.CV. thunbergii包括各種深淺不同的黃色桂花;香味濃至極濃;秋 季開花。 (2)銀桂組 O.F.CV.1atifolius,花色黃白或淡黃;香味濃至極濃;秋季開花。 (3)丹桂組 O. F.CV. aurantiacus,花色橙黃或橙紅;香味淡;秋季開花。 (4)四季桂組 O.F. CV. semperflorens,花色黃或淡黃;一年之內數次開花;香味 淡。 桂花在日本及印度也有栽培,英國的桂花是18世紀70年代由我國傳入的。桂花終年 常綠;枝繁葉茂,芳香四溢,在我國園林中被廣泛應用,或被孤植、行植,或栽植成園 ,亦是盆栽的好材料。 1.9 中國水仙花 中國水仙花為石蒜科水仙屬中的一種。水仙屬全世界共三十余種,分布中心為地中 海沿岸。中國水仙是其中栽培最廣的一種,也是類型最多的一種。該種在我國栽培的歷 史悠久,唐代時就已在宮廷中有栽培。中國水仙在一千二百年前就已傳入了意大利,其 后再傳入歐美各國。在中國,栽培水仙最多的地方是福建的漳州,漳州栽培水仙已有30 0年~400年的歷史。中國水仙花形美、味香,是球根花卉中最有可能出口創匯的一種。 水仙開花于冬季,養殖方法簡單,因此是尋常百姓在冬季喜愛養殖的花卉。 1.10 杜鵑花 杜鵑花是杜鵑花科杜鵑花屬中具有觀賞價值種類的總稱。杜鵑花是中國的十大名花 之一。在所有的觀賞植物中,稱得上是花葉兼美,地栽、盆植兼宜,用途廣泛的一種花 木。杜鵑花是一個大屬,全世界約有700種,分布于亞洲、歐洲和北美洲,而以亞洲最多 ,其中我國有500余種,占世界種類的71%。杜鵑花特別集中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西藏三 省區的橫斷山脈一帶,這里是世界杜鵑花的起源中心和分布中心。我國對杜鵑花的認識 較早,早在公元492年,就有關于杜鵑花的記載,在清代時已大量種植杜鵑花。在18~1 9世紀,歐美各國開始大量從我國云南、四川等地采集杜鵑花苗木和種子,進行分類、栽 培育種等方面的研究,培育出了數以千計的栽培品種,充實乃至改變了原來的園林面貌 。本屬中常見栽培的有杜鵑、西洋杜鵑、東洋鵑、毛鵑、夏鵑等,其中以杜鵑及西洋鵑 品種最多。 1.11 臘梅類 臘梅是一種特產于我國的木本花卉,在江南地區于寒冬臘月開花而得名。臘梅在我 國栽培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在國外僅在日本和朝鮮有栽培?,F在栽培的臘梅有 4個變種。臘梅是中國古典園林中典型的冬季花卉,常和南天竹相培植,或者二者相配用 于瓶插,同時臘梅亦可用于盆栽,作盆景,供室內觀賞。 1.12 扶桑 扶桑在我國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歷史,主要分布在我國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它在 全球約有300個栽培品種。扶桑常用作綠籬或園林配景。 1.13 紫薇 紫薇在我國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歷史了,它開花于夏秋交接之際,花多而艷麗,是 具有重要觀賞價值的開花樹種。它常栽培于建筑物前、庭院內、道路旁、疏草地等。 1.14 玉蘭 玉蘭是我國的傳統花卉,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栽培歷史。該屬在全世界約有90個種 ,我國有30個種。玉蘭花大而美麗,早春開花,為庭院中的名貴觀賞植物,常種植于門 前院后。 1.15 海棠花 海棠花在我國已有一千多年的種植歷史,該屬植物在全世界約有35種,我國約有20 種。海棠常成叢地栽種以裝點園林。 1.16 芍藥 芍藥花大而艷麗,在我國已有二千多年的栽培歷史了,現在全世界的栽培芍藥品種 大約有1000個左右。在我國古典園林中,芍藥常栽培于假山或池塘畔點綴景色。 1.17 丁香 丁香是木犀科中丁香屬一些栽培種類的統稱,丁香在我國已有二千多年的栽培歷史 了。該屬在全世界約有30個種,我國有24個種。丁香花序碩大,花芳香,是我國傳統名 貴花卉,常植于路旁、草坪及向陽坡地等處。 1.18 紫藤 紫藤在我國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栽培歷史。紫藤為一種高大藤本,壽命長,于春夏交接 之際開花,常植于棚架、庭園和廊式花架等處。 1.19 竹 在我國古典園林中,竹常和梅、松栽培在一起稱之為“歲寒三友”。竹類在我國有 37屬 400余種,供栽培的種類很多。竹類在我國已有二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它們在中國 古典園林中被廣泛應用,常植于假山旁、庭園的出入口兩側等地方裝點園林。 1.20 銀杏 銀杏為我國特產植物,樹干高大,葉扇形,夏季葉子濃綠,秋天金黃,極為壯觀, 是很好的行道樹,也常栽培在廣場或建筑物的四周。 1.21 金錢松 金錢松樹形優美,秋葉金黃,為世界上著名的五大庭園植物之一。在中國園林中常用作 行道樹,也可孤植或者種植成樹叢。 1.22桃花 桃花在我國栽培歷史極為悠久,全世界有桃花品種約3000個,我國有1000個以上。桃花 芳菲爛漫,嫵媚可愛,常植于山坡、河畔、庭園內等地,亦可盆栽或作為切花。